余家杂技:为贫困学生撑起一片天
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2日电“余家杂技学校是我的再生父母。”河南省项城市官会镇申庄村孤儿王肖杰、王鹏辉说。
王肖杰、王鹏辉姐弟俩从小失去了父母,2012年8月,从孤儿院来到项城余家学校,在老师和教练亲切关怀和指导下,练功刻苦,进步很快。如今姐姐20岁,弟弟18岁,现在姐弟二人均能登台演出,收入可观。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感谢余校长的收留,是校长给他们人生的幸福。
现年58岁的余帅,出生在豫东小镇一个贫困农民家庭,9岁学习杂技,11岁起跟随父母卖艺维持生计。1975年至1982年先后到陕西、开封等地杂技团学习深造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余帅成为洛阳市前进杂技团的一名正式演员。洛阳杂技团为他解决了城镇户口,一下子成为了名副其实的“城里人”。但余帅有他自己的梦想,每当他下乡演出,看到很多小孩到了该上学的年龄,天天在外跑着玩。后来了解到,当时在农村由于家庭没钱,导致交不起学费的孩子很多。
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余帅脑海里酝酿,一定要办一个杂技学校,专门招生农村贫困学生,一方面让他们和自己一样学个才艺,维持生活;另一方面决不让杂技艺术丢失,要让杂技艺术发扬光大,让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走向世界!
1983年6月,余帅携自家兄妹,将家中粮食牲畜变卖后凑够4200元钱,成立一个38人的杂技培训班,于同年11月成立“项城市越野杂技马戏团”,并在当地进行了首演,受到群众的喜欢。
改革开放以后,由于精神文化的匮乏,余家杂技迎风破浪,丰富多彩的娱乐节目一下子吸引了人们的眼球,每天的演出场场爆满,生意火爆。
商机不容错过,余帅决定由自己的大哥、大嫂、侄子等分别担任团长,把原来的一个团扩展到八个团,演员由38人扩充到300余人。常年活跃在中国的文化市场,演出遍布世界各地,成为豫东杂技界一颗璀璨的明珠。
2005年,余帅携兄妹六人投资5000余万元,成立项城市杂技艺术学校。实行校内培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,文化课与专业课并重。主要招生来自农村的留守儿童和热爱艺术的学生,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费、生活费、住宿费全免,资助学生完成学业,毕业后由学校负责安置就业。
近年来,余家杂技每年在“周口一元剧场”、“项城市人民会堂”、“公园、乡村”等地演出650场次,参观人数达3万多人次,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余家杂技火了,但余帅始终没忘记自己的家乡父老,2019年他自筹资金28万元,为家乡秣陵镇白沟村修缮村室、整修道路3.5公里,添置了体育器材,为本村贫困户捐助基本生活用品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余家杂技拿出7万元,购买防护口罩、洗手液等防护用品,将爱心送到教育、文化、卫生等系统人员手中,共同抗击疫情。
如今,从杂技学校走出来的学生高攀,节目《蹦梯顶技》获2001年朝鲜“四月之春”国际艺术节金奖。学生高风霞,毕业后组团在澳洲、美国、日本、韩国、马来西亚、新西兰等地演出。
截至目前,余家杂技累计投资1.5亿元,已为社会输送530多名杂技演艺人才,为社会培养艺术人才1500多人,2000多名贫困学员走上了就业岗位,演出遍布世界各地。余家杂技曾被《经济日报》、《河南日报》、河南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。2009年“余家杂技”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“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”;在2018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试点项目的立项中获得通过。同年,余家杂技参加了河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开、闭幕式;2019年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;2020年参加央视春晚郑州分会场等众多荣誉。
谈到这些荣誉,余帅很淡定,言谈中流露出他的自信。对于杂技学校的未来发展,一幅把“余家杂技”学校打造成综合的文化培训基地的蓝图正在他的心中勾画着。(李高华)
编辑:红色华夏网